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亮出“杀手锏”!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成立5大研

来源:振动与冲击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聚焦车网融合、轨道交通、工业设计数字化和智能化、新能源动力系统等领域技术短板和研发空白,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及科研瓶颈。近日,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宣布成立车网智能融合技

聚焦车网融合、轨道交通、工业设计数字化和智能化、新能源动力系统等领域技术短板和研发空白,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及科研瓶颈。近日,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宣布成立车网智能融合技术等5大研创中心。
据悉,5大研创中心分别是:车网智能融合技术研创中心、车辆减振与缓冲新技术研创中心、 创新体验前瞻设计研创中心、 新能源动力系统与轻型特种发动机研创中心、整车虚拟开发及轻量化技术研创中心。


与合资车相比,国产车在整备质量、油耗、整车操控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驾驶感受。这也是大众、日产、丰田、本田等合资品牌在家用轿车市场牢牢占据80%销售份额的重要原因。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庆本土车企与其他国产厂商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重油转子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领域我国还是空白,缺乏自主创新产品,重庆本土企业在无人机动力方面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与技术支撑。
针对上述技术“短板”和研发空白,研究院宣布成立整车虚拟开发及轻量化技术研创中心和新能源动力系统与轻型特种发动机研创中心。
前者针对国产汽车“短板”,加强汽车轻量化技术研发,力争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整车虚拟开发中心、国家级汽车轻量化技术工程中心,及搭建汽车轻量化技术产业化平台。
后者将围绕重庆市汽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通过持续开展新能源动力系统技术创新及关键零部件的测试与研发,引导技术和资源集聚,助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总成系统创新成果转化,力争建成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国内外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能源动力系统创新研究中心。
另外,当前,“高铁”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张名片,高铁与轨道交通行业更是我国重点发展与大力扶持产业,相关政策与科技攻关计划确立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但在后高铁时代即400~1000kM/小时高速铁路的发展战略中,我国在超长坡度列车电磁刹车系统、400kM/小时以上高速列车电磁刹车技术及高速列车车体减振与钩缓装置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甚至频频陷入“卡脖子”技术窘境。

对此,研究院成立车辆减振与缓冲新技术研创中心,将围绕结构的振动与冲击共性问题,针对该领域“卡脖子”难题,集中技术力量,另辟“赛道”,研发全新的减振与缓冲技术。
同时,结合产业园区和科技企业的需求,研创中心以政策导向为指导,引导技术和资源集聚,助推减振与缓冲新技术转化,服务于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船舶、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和土木工程结构等领域,力争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国内外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车辆减振与缓冲新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研究院负责人表示,针对重庆本土工业设计数字化智能化的需求而设立创新体验前瞻设计研创中心,将打造覆盖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工具应用、数字智能产品设计创新、工业设计整体解决方案及推广等三大实施路径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探索建立以工业设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目标的“重庆国家级工业设计基地”。

同时,车网智能融合技术研创中心将依托重庆本土汽车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着力探索并制定车辆实体与网络空间融合的车网融合技术及标准,形成“技术开发-标准制定-产业化”良性循环的创新体制,涵盖新型汽车实时通信、车载操作系统虚拟化、整车软件在线升级等,加速构建“产—学—研”相互转化的创新驱动型综合研发与产业转化平台,力争用 2~5 年的时间形成一个多学科交叉、多平台研发、多技术成果转化的研究开发基地,借助新研发技术助推重庆汽车走向世界。
湖南大学校长助理、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院长李肯立表示,将充分发挥湖南大学985高校的学科优势,通过设立5大研创中心实现科研创新“精准聚焦”,在新能源动力系统与轻型特种发动机、车网智能融合等5大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力争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为重庆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重庆地方发展,助力地方经济腾飞。

文章来源:《振动与冲击》 网址: http://www.zdycjzz.cn/zonghexinwen/2021/1213/822.html



上一篇:公路护栏打桩机造成孔壁坍塌的主要原因
下一篇:新书访谈|刘更教授谈齿轮传动装置低噪声设计

振动与冲击投稿 | 振动与冲击编辑部| 振动与冲击版面费 | 振动与冲击论文发表 | 振动与冲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振动与冲击》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